路德在瘟疫中的劝勉

aaron-burden-H8s0PF2rcQs-unsplash

副教授(神学科)

此次新冠状病毒 (COVID-19) 疫情使多国多民人心惶惶,无所适从。但我们感知为一时的异常状况(abnormality) 可能是历史上不时发生的常态 (normality)。历史上的天灾人祸不胜枚举,耶路撒冷城陷落 (主后70 年)、罗马城陷落(410) 伦敦大火 (1666)、里斯本大地 (1755)、唐山大地震 (1976) 等仅是其荦荦大者。以重大瘟疫为例,14 世纪黑死病肆虐欧洲,1348 至1350 年间夺去7,500 万人生命,占当时欧洲人口30%至60%;此外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全球流感大流行持续近3 年 (1918–1920),感染全球5 亿人,造成超过5,000 万人丧生 (一战死亡人数 “仅” 约1,760万)。21 世纪以来,沙斯 (SARS,2002–2003)、猪流感(H1N1, 2009–2010)、中东呼吸综合症 (MERS, 2012) 等让人记忆犹新。病毒、瘟疫等,离我们并不遥远。

cloud-is-disaster-recovery-plan

病毒横行、瘟疫爆发时,基督徒并无特权能保证幸免于难。1527 年8 月初,宗教改革者马丁路 (Martin Luther, 1483–1546) 所在的威登堡(Wittenberg) 爆发黑死病,大学被迫搬迁,学生四散回家。路德不少同工在其他城市,当时44 岁的路德留在威登堡,他一度染病,之后康复,牧养信徒的心灵,也实际参与照顾病人的健康,甚至陪伴临终者离世。这些经验使路德得以对身处瘟疫的信徒和教牧给予实际有益的劝勉。[1]

保护自身,不盲目涉险

首先,针对当时有人认为大难临头时基督徒不应逃跑的看法,路德虽赞赏这种信心,却指出 “我们不能期望所有的信徒都有一样刚强的信心”;[2] 换言之,信心刚强者有责任体贴信心软弱者。因此,“为了躲避危险而逃生本身并非是错事”;[3] 相反,躲避危险、保养顾惜自己身体,仍属人的本能,圣经中亚伯拉罕、雅各、大卫、以利亚等人均是如此。瘟疫当前,基督徒、教牧均无特权能保证幸免于难,理应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东南亚不少华人教会已开始使用现场直播或录像转播的方式来进行主日崇拜或小组聚会,这是值得积极考虑的作法。我们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群聚,而无须有良心上的负担。基于对 “不可停止聚会” 的片面解读而产生的道德式甚至律法主义式的责难,于此难称适用,因为轻信、盲信与试探神只有一线之隔,“会而不聚” 的变通作法也并非缺乏信心,而是对人对己负责。

忠于职责,爱周围邻舍

再者,针对有职责在身者,如牧者传道和政府官员,路德敦促他们效法基督的榜样,即使面对危难,也应坚守岗位,克尽职分。撇下羊逃跑的,仅仅是雇工;为羊舍命的,才得称好牧人。“人们在临近死亡时尤其需要牧师的服侍,神的话语和圣餐此时可以让一个人的良心得着坚固和安慰,从而以信心胜过死亡。”?[4]?即使不是牧者,一般信徒若有义不容辞必须照顾的家人或邻舍,也应勇敢留守,并将自己交付神的保守。路德也鼓励有条件的人奉献金钱或提供专业,成为病人的帮助。因此,瘟疫蔓延时,牧者更应运用诸般智慧,以主的话语去安慰、劝勉、警戒主的子民;所有信徒也更应作光作盐,积极关怀、鼓励周遭邻舍。明知染病,却因心怀不平而故意传染他人,固然是非人之举;[5]?偷口罩、抢厕纸之类的行径,实显明人心恐惧。至于主的子民,不但无须因过度恐慌而抢购生活用品,反应实行主的吩咐 “施比受更有福”,赠送口罩、卫生用品,甚至有固定月薪的人应考虑捐助给无固定收入的个人和机构,使丰足的无须囤积,少有的免于匮乏。人人为所当为,关爱邻舍,瘟疫才有可能得到控制。

结语

总结而言,路德认为,神允许瘟疫是 “为着试验我们的信心和爱心:他试验我们的信心,好让我们看到自己对神到底存有怎样的意念;他试验我们的爱心,是要让我们看到自己对邻舍是否有真实的关怀。” 主知道万人的心,但祂希望我们更认清自己的心──对神的信心和对人的爱心。在这主所允许、看似非常的瘟疫年代,愿主的子民不惊慌失措,保守一己心怀意念,彼此勉励对神有信心,对人有爱心。


[1] 以下参路德,〈给身处瘟疫饥荒者的建议〉,路德,《路德劝慰书信》,泰伯特选编,孙为鲲译(上海:上海三联,2017),257–77。

[2] 同上,261。

[3] 同上,264。

[4] 同上,262。

[5] 同上,276。

讲章分享

路德在瘟疫中的劝勉

aaron-burden-H8s0PF2rcQs-unsplash

副教授(神学科)

此次新冠状病毒 (COVID-19) 疫情使多国多民人心惶惶,无所适从。但我们感知为一时的异常状况(abnormality) 可能是历史上不时发生的常态 (normality)。历史上的天灾人祸不胜枚举,耶路撒冷城陷落 (主后70 年)、罗马城陷落(410) 伦敦大火 (1666)、里斯本大地 (1755)、唐山大地震 (1976) 等仅是其荦荦大者。以重大瘟疫为例,14 世纪黑死病肆虐欧洲,1348 至1350 年间夺去7,500 万人生命,占当时欧洲人口30%至60%;此外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全球流感大流行持续近3 年 (1918–1920),感染全球5 亿人,造成超过5,000 万人丧生 (一战死亡人数 “仅” 约1,760万)。21 世纪以来,沙斯 (SARS,2002–2003)、猪流感(H1N1, 2009–2010)、中东呼吸综合症 (MERS, 2012) 等让人记忆犹新。病毒、瘟疫等,离我们并不遥远。

cloud-is-disaster-recovery-plan

病毒横行、瘟疫爆发时,基督徒并无特权能保证幸免于难。1527 年8 月初,宗教改革者马丁路 (Martin Luther, 1483–1546) 所在的威登堡(Wittenberg) 爆发黑死病,大学被迫搬迁,学生四散回家。路德不少同工在其他城市,当时44 岁的路德留在威登堡,他一度染病,之后康复,牧养信徒的心灵,也实际参与照顾病人的健康,甚至陪伴临终者离世。这些经验使路德得以对身处瘟疫的信徒和教牧给予实际有益的劝勉。[1]

保护自身,不盲目涉险

首先,针对当时有人认为大难临头时基督徒不应逃跑的看法,路德虽赞赏这种信心,却指出 “我们不能期望所有的信徒都有一样刚强的信心”;[2] 换言之,信心刚强者有责任体贴信心软弱者。因此,“为了躲避危险而逃生本身并非是错事”;[3] 相反,躲避危险、保养顾惜自己身体,仍属人的本能,圣经中亚伯拉罕、雅各、大卫、以利亚等人均是如此。瘟疫当前,基督徒、教牧均无特权能保证幸免于难,理应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东南亚不少华人教会已开始使用现场直播或录像转播的方式来进行主日崇拜或小组聚会,这是值得积极考虑的作法。我们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群聚,而无须有良心上的负担。基于对 “不可停止聚会” 的片面解读而产生的道德式甚至律法主义式的责难,于此难称适用,因为轻信、盲信与试探神只有一线之隔,“会而不聚” 的变通作法也并非缺乏信心,而是对人对己负责。

忠于职责,爱周围邻舍

再者,针对有职责在身者,如牧者传道和政府官员,路德敦促他们效法基督的榜样,即使面对危难,也应坚守岗位,克尽职分。撇下羊逃跑的,仅仅是雇工;为羊舍命的,才得称好牧人。“人们在临近死亡时尤其需要牧师的服侍,神的话语和圣餐此时可以让一个人的良心得着坚固和安慰,从而以信心胜过死亡。” [4] 即使不是牧者,一般信徒若有义不容辞必须照顾的家人或邻舍,也应勇敢留守,并将自己交付神的保守。路德也鼓励有条件的人奉献金钱或提供专业,成为病人的帮助。因此,瘟疫蔓延时,牧者更应运用诸般智慧,以主的话语去安慰、劝勉、警戒主的子民;所有信徒也更应作光作盐,积极关怀、鼓励周遭邻舍。明知染病,却因心怀不平而故意传染他人,固然是非人之举;[5] 偷口罩、抢厕纸之类的行径,实显明人心恐惧。至于主的子民,不但无须因过度恐慌而抢购生活用品,反应实行主的吩咐 “施比受更有福”,赠送口罩、卫生用品,甚至有固定月薪的人应考虑捐助给无固定收入的个人和机构,使丰足的无须囤积,少有的免于匮乏。人人为所当为,关爱邻舍,瘟疫才有可能得到控制。

结语

总结而言,路德认为,神允许瘟疫是 “为着试验我们的信心和爱心:他试验我们的信心,好让我们看到自己对神到底存有怎样的意念;他试验我们的爱心,是要让我们看到自己对邻舍是否有真实的关怀。” 主知道万人的心,但祂希望我们更认清自己的心──对神的信心和对人的爱心。在这主所允许、看似非常的瘟疫年代,愿主的子民不惊慌失措,保守一己心怀意念,彼此勉励对神有信心,对人有爱心。


[1] 以下参路德,〈给身处瘟疫饥荒者的建议〉,路德,《路德劝慰书信》,泰伯特选编,孙为鲲译(上海:上海三联,2017),257–77。

[2] 同上,261。

[3] 同上,264。

[4] 同上,262。

[5] 同上,276。